WFU

2018年2月6日 星期二

流感發威,什麼時候要做快篩呢?



從去年十二月開始,隨著天氣越來越冷,感冒及類流感症狀的病人也直線上升。許多病人都問施醫師:「醫生,我得到流感了嗎?我需要做快篩嗎?」

這個問題許多人感冒的時候都會詢問,來跟大家解釋目前政府政策跟施醫師對於快篩的看法!


使用克流感的條件


疾管署公告民國106年底至107年三月期間「擴大」提供給醫療院所「公費」克流感使用。

「擴大」的意思就是在每年的流感疫情期間,家人、同事或同班同學有類流感發病者,當醫師認定病人符合類流感症狀即可投藥。

「公費」的意思就是疾管署列經費,如遇有就醫之類流感患者,凡經醫師臨床判斷判定符合公費用藥劑使用條件者,不須快篩,即可開立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以減少重症與死亡的發生。

也就是說,在流感流行期間,只要有類流感症狀,醫師懷疑流感,不需快篩即可投公費克流感藥。那到底什麼人需要快篩呢?


快篩的原則


首先快篩的敏感度一般約在六成至七成左右,意思就是流感患者大約僅六至七成快篩是陽性。所以快篩陰性也不能說就不是流感,還是要以臨床症狀來判斷;所以當一個病人有典型流感症狀加上發燒,在疫情期間可考慮直接投藥。

但若病人沒有類流感接觸史,感冒症狀有但不明顯,發燒溫度不夠高,有點像又不太像的時候,這時候施醫師就會考慮做快篩來決定是否投藥,這樣在針對較危險的小小孩、慢性病患者或老人快篩的意義比較大。


平日健康的成年人也要篩嗎?


平日健康的成年人就醫時,若不確定是否是流感,施醫師會讓患者自行決定要不要快篩,因為流感病毒可以靠身體免疫力清除,克流感也有它的副作用像是噁心、疲倦、食慾不振等等,且克流感也不是非吃不可。

平日健康的成年人得到流感只要多休息多喝水,大部分的人可以靠自己免疫力恢復健康,所以若醫師無法確定是否為典型流感症狀,施醫師會讓病人了解快篩的目的及原理,再讓病人自行決定是否接受快篩。

所以下次感冒發燒就醫除了讓醫師評估開立藥物外,詢問醫師獲得正確的醫藥觀念也是很重要的哦。


Copyrignt©施淳文醫師,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