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臨床牙科中,上顎後牙區植牙逐漸成為治療缺牙的主流方式。然而,許多牙醫師應該也注意到,某些病人在植牙後卻陸續出現鼻塞、流鼻涕、臉部悶脹痛、甚至反覆鼻竇感染的症狀。這些看似單純的鼻部不適,其實可能是**齒源性鼻竇炎(odontogenic sinusitis)**的表現。
🦷 為什麼植牙會導致鼻竇炎?
齒源性鼻竇炎最常見於上顎竇(maxillary sinus),因為它的位置正好與上顎後牙相鄰。當植體穿越或過度靠近上顎竇底,或是手術中無意感染牙源菌株,容易導致細菌性鼻竇炎反覆發作,有時甚至造成鼻竇與口腔相通(口鼻竇瘻管)。
🩺 耳鼻喉科怎麼幫得上忙?
作為耳鼻喉科醫師,我們常見的處置方式就是進行功能性鼻竇內視鏡手術(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FESS)。這項微創手術技術,能有效:
✅ 清除鼻竇內的發炎組織與膿液
✅ 恢復自然引流通道,促進鼻竇通氣
✅ 避免鼻竇反覆感染、慢性化
✅ 若有植體移位進入鼻竇,也可透過內視鏡安全取出
FESS 是一種鼻內無疤痕、恢復快、定位精準的現代鼻竇手術方式,非常適合用於齒源性鼻竇炎的治療。
🧩 耳鼻喉科與牙科的跨科合作 = 對病人最完整的照顧
對於牙醫師而言,當發現病人在植牙後出現下列警訊,就建議盡早轉診耳鼻喉科:
-
植牙後鼻竇反覆發炎、鼻膿流出
-
單側鼻塞或臉部疼痛
-
頭痛或上顎悶脹感
-
鼻竇X光或電腦斷層出現膿液堆積、植體突出竇腔
我們可以提供精確的內視鏡檢查與影像判讀,若需要,也可安排FESS手術解決病灶,同時保留植體或協助植體取出重建。
💬 結語:給牙醫師的建議
齒源性鼻竇炎並不少見,尤其在上顎後牙植牙術後的病人中。如果您有病患長期抱怨鼻部不適、不明原因的鼻竇炎久治不癒,不妨與耳鼻喉科醫師密切合作。
透過功能性鼻竇內視鏡手術,我們可以在微創下有效處理病灶,不但保護病人的健康,也讓植牙成果更加穩固長久!
如您是牙科醫師,有此類病患可疑為齒源性鼻竇炎,歡迎轉介或聯繫我們,共同為患者打造「無鼻病、好牙根」的雙贏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