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啊,我耳屎好多,我自己都挖不出來,現在反而有點痛,棉花棒挖會有濕濕的水流出來…」
耳屎雖被稱為屎,但內容與大便相去甚遠,耳屎是由我們外耳道皮下的耵聹腺分泌的,可以讓外耳道皮膚保持濕潤,內含的溶菌酶還有保護作用讓耳道不被細菌侵襲,而我們的皮膚會將耳垢慢慢往外推擠,咀嚼、吞嚥、走路或頭轉動時就有機會掉落下來。
許多民眾會覺得耳屎是多餘的,不清乾淨不舒服,便使用挖耳棒、黏耳棒、棉花棒、或手指摳挖外耳道。若在看不見自身耳道的情況下清理,非常容易讓外耳道皮膚受傷,也容易將耳屎推入耳道深處影響聽力。外耳道皮膚若常被磨擦搔抓清得太乾淨,也容易導致外耳炎的產生,到這裡施醫師就常被問,為什麼把外耳道清乾淨反而會發炎呢?
外耳道外三分之一皮膚下的皮脂腺及耵聹腺分泌油脂及耳垢可以保護我們上皮,內三分之二皮膚很薄,也沒有這些腺體保護,但我們人為因素搔抓耳道皮膚,會讓我們外耳道從內而外的皮膚都很容易受傷,而且過度的磨擦清潔也容易讓皮膚水分流失發癢。發癢或疼痛都代表著皮膚發炎,反覆的搔抓除了破壞皮膚結構導致組織液流失結痂結塊,異物感或癢感又會讓我們覺得耳屎又長了,這樣惡性的循環讓外耳炎成為一個棘手的問題。
慢性外耳炎的治療與耳屎的清理
要停止外耳道發炎,首先得停止過度的搔抓外耳道皮膚,讓外耳道恢復正常的功能,耳鼻喉科醫師也會視情況開立耳滴劑或藥膏來治療外耳道發炎,通常都可以獲得很好的改善。至於耳屎若想清理會建議兩到三個月一次即可,最好由耳鼻喉科醫師來進行,覺得耳道不舒服的時候,讓醫師診治清理才是首選,才能避免看不清楚搔抓導致的外耳道受傷及發炎,器械不夠乾淨也容易造成細菌感染。
外耳道的保養
當我們洗完澡以後,不宜用棉花棒或衛生紙塞入耳道之中,可以吹風機在吹頭髮時順帶將外耳道烘乾,若太過乾燥可酌量擦些乳液或凡士林。平時若有戴耳機的習慣,定期耳機的清潔也很重要,也得定期看診是否有耳屎被耳機推入到內部。時常會有耳機戴久導致外耳道發炎的患者來看診,多次回診用藥都無法根治,最後停用耳機休息一陣子才將問題解決。
外耳道是我們的收音通道,耳屎可以保護我們的外耳道,想清潔找醫師處理會比較安全,若發炎了會讓我們生活有很多的不便及不舒服,若有耳朵相關問題可以詢問耳鼻喉科醫師。